当前位置: 教学工作 > 教学工作 > 内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 2017-03-10     点击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中文名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课程性质:公选课

课程学分数:1

课程学时数:16

授课对象:2013级陶设(五)(六)(七)(八)班


一、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对当代世界经济、世界政治、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进行宏观概括和综合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进行分类研究和介绍,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变化、对外战略思想以及对外关系进行重点研究。开设本门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经济与政治基本理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以及新一代领导人关于当今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讲:当代世界经济(2学时)

课程的重点、难点: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当今世界经济的主体和运行机制;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当今世界经济的焦点问题。

课程教学要求:

1、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企业、跨国公司、国家、区域和国际经济组织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主体。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组织、世界银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世界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功能和特点,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各国的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国际分工体系、国际经济制度以及世界政治环境,是影响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以贸易自由化为基本原则的贸易体制,并通过马歇尔计划等加强对欧洲、日本经济的控制,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技术封锁遏制。二战后,一系列欧亚国家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苏联东欧各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相抗衡的力量。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西欧、日本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中心,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经济集团化加速发展。

战后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贸易、金融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改革方兴未艾。

2、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不等于资本主义化,但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十分明显。经济全球化可以有两种发展趋势。要趋利避害,赋予经济全球化以互利合作的内涵,促其健康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各国经济发展也严重不平衡。


第二讲:当代世界政治(2学时)

课程的重点、难点: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当今世界政治的特点;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课程教学要求: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构成。当代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及相互关系。联合国、欧洲联盟、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内涵。两大阵营的形成、对峙使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两极政治格局的对峙,政治上表现为社会主义阵营高举和平民主的大旗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斗争;经济上表现为封锁和反封锁的斗争;军事上表现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并出现全面的冷战和局部战争;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第三世界的崛起、中苏关系的破裂、美欧日政治关系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两极政治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导致了两极政治格局终结,世界政治格局进入重新确立新格局的过渡期。

2、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当今世界力量对比逐渐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未来的多极化政治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列强争霸的政治局面。

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国际政治旧秩序仍然是阻碍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但国际形势走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大国关系深入调整,进入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新的发展时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第三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2学时)

课程的重点、难点: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较快发展的原因﹑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调整、面临的现实难题及深层矛盾﹑民主政体的内容与实质﹑政治的重大变化;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其特点;西欧﹑日本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

课程教学要求: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得到了长足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和经济协调的加强;对第三世界廉价原材料的掠夺;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同社会主义国家竞争的推动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干预经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达,产业结构先进。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动摇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其重点是:经济政策、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在西方形成了四种主要经济模式:美国的宏观需求管理模式、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和法国的指导性计划模式。这四种模式对现代市场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进行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在经济领域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本质上仍然是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和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议会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核心,行政制度是资产阶级统治的主要工具,司法制度为资产阶级统治提供了合法依据和法律保障。战后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有两党制和多党制。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复杂化、多层次化;阶级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各种社会运动不断发展;分权制衡机制发生变化,行政权力膨胀;利益集团和大众媒体在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作用增强;主流政治思潮和非主流政治思潮出现了新的特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仍然突出。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战略和政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具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实质。战后美国谋求领导和控制世界的全球战略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单边主义横行。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对外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及其外交政策调整;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步伐加快。

第四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2学时)

课程的重点、难点:

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政治发展的艰难曲折﹑经济发展的成就﹑问题和改革;冷战后的南北关系﹑南南关系;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

课程教学要求:

1、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意义

第三世界概念的提出及其涵义。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和旧殖民体系的瓦解。万隆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

第三世界的兴起,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促进了世界政治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使战后两极政治格局受到冲击;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经验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畸形的经济结构有所改变,民族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自主性和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出现了石油出口国、新兴工业国、低收入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等不同类型。当前发展中国家经济仍然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是:必须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必须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必须把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必须把政治经济变革和政治社会稳定相统一。

3、发展中国家政治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各不相同,且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取得明显的成就: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成为国际舞台上主权独立的民主国家;不断探索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政治参与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极权体制逐步向民主体制发展;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了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

发展中国家政党制度复杂,存在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等政党制度。

战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政治思潮,但绝大多数具有民族主义的性质。

在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存在着政局不稳、局部战争频繁、民族问题复杂、宗教冲突不断、恐怖活动有所增加等问题。

4、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

发展中国家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发展中国家普遍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以维护和巩固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的重点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即南北关系。战后以来的南北关系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与美日西欧的关系。冷战后南北关系中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南北经济“数字化鸿沟”加大,矛盾出现新的特点,南北对话和合作关系有所加强。

南南合作指的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20世纪80年代后,南南合作明显加强。冷战结束以来,亚非拉各洲的地区性组织发展迅速,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内容和合作伙伴出现了多样化;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五讲: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2学时)

课程的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背景﹑原因和历史教训,当前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与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然性与紧迫性。

课程教学要求:

1、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及其巨大贡献

战后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改善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劳动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国家对20世纪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0世纪的一段时间内苏联曾经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具有超越意识形态和全面对外开放的两个特点。

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是十月革命后苏联在落后的生产力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进行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具体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和相应的意识形态。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呈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特征。


第六讲: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2学时)

课程的重点、难点:

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转型基本完成;俄罗斯的政治转型;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过程。

课程教学要求:

1、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概况

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转型基本完成。资本主义是东欧国家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基本价 值取向。选择加入欧盟和北约是东欧国家的突出的外交关系走向。

独联体是比较松散的国家联合体。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发展具有不稳定性。独联体各国对独联体政策的演变。

2、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外交

俄罗斯政府从1992年开始从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现已基本完成了从社会主义公有制到资本主义混合型所有制的过渡。十多年来,俄罗斯经济总体上在衰退和危机中徘徊,其原因主要是:政府接受了西方为他们设计的激进改革方案;片面信奉西方经济理论;俄罗斯国内的政治斗争干扰了经济发展;苏联解体带来的原有经济关系的断裂;忽视宏观调控。2001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出现了发展和增长的势头,经济发展潜力仍然巨大。普京政府振兴俄罗斯经济的基本构想。

俄罗斯的政治转型是一个过程。俄罗斯根据1993年新宪法确立了以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西方民主政治体制。新宪法赋予总统广泛而强大的权力,议会在俄罗斯的权力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

党派之间的政治斗争逐渐纳入法制轨道,俄罗斯国内形成了左中右三派基本平衡的局面。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地方主义膨胀,极端民族主义泛滥。普京政府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和控制,俄罗斯政治基本趋于稳定。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过程。俄罗斯从1993年后开始调整外交政策,实行东西方平衡外交。全方位、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叶利钦于1997年12月签署《俄罗斯联邦安全构想》,初步确立了跨世纪的国家战略构想。普京政府推行全方位外交,提升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当今俄罗斯全方位外交的两根主线是反恐与经济。俄罗斯在努力改善与西方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第七讲: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2学时)

课程的重点、难点:

中国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意义;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课程教学要求:

1、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确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着重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开放关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对外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原则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新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和巩固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两个战略问题的思想;关于坚持和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思想;关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思想;关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领土争端的思想;关于中国永远不称霸,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关于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思想;关于正确处理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关系的思想;关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思想;等等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际事务,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形成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基本经验。

3、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政治力量。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机遇和挑战。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抓住机遇,谋求发展,迎接挑战,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意义;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八讲:当今时代主题与国际新秩序(2学时)

课程的重点、难点:

“和平与发展” 两大主题的提出及其依据;"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战略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国际旧秩序的表现及其实质;国际新秩序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课程教学要求:

1、当今时代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代主题转换条件日益充分。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争的危险虽然存在,但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美苏两个大国谁也没有完成战争的准备;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是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新的科学判断。它是在对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和时代发展潮流的科学分析基础上,对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新特点的高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重大发展,为中国制定内外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突出。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2、建立国际新秩序

当代国际秩序的基本内涵。西方主导和不平等性是国际旧秩序的两个最明显的特征。第三世界国家强烈要求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还未得到根本改变。

发展中国家最早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美国主张建立以它为领导的、“一超”独霸的国际新秩序。西欧、日本等国家主张建立以美欧日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党的十六大报告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四个方面阐明了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系统主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和世界政治多极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条件和途径。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取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穿插合适的影片;课堂讨论等。

四、教学学时分配

章节与内容

作业量

备注


第一讲:当代世界经济

2学时

第二讲:当代世界政治

2学时

第三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2学时

第四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2学时

第五讲: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2学时

第六讲: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2学时

第七讲: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2学时

第八讲:当今时代主题与国际新秩序

2学时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1、考核方法:考查

2、成绩评定: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其中考勤占30%,课堂表现占5%,作业、论文占60%、其他5%。


、教学参考资源  

1、参考书目: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版) 李景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制订人:徐胤嫚

审定人:胡菁慧

批准人:李兴华

制订日期: 2015 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