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学工作 > 教学工作 > 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 2017-03-10     点击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ABSZ0501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名称(英文):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课程学分数:2学分

课程学时数:32学时

授课对象:全校学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学有关历史的基础知识


一、课程简介

根据教育部和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我校开展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使当代在校大学生重温近代中国屈辱历史,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是适合中国发展的唯一道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中国和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西方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在加上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时代的大学生很难理解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可以弥补他们认识上不足,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门课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理论教育的功能。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章。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理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三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四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

   本章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理解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知识领域;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二、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资本-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本章难点: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

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民主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理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多次反袁斗争的经过和原因。

   二、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本章难点: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

   二、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四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本章难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如何建立反动专制统治;理解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本章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了解日军惨无人道的野蛮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作出的巨大牺牲与奋斗;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深远历史意义。

  二、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本章难点: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历程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本章难点: 中国共产党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2.了解和认识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3.认识毛泽东与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4.掌握三大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二、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二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四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本章难点: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经验和不足


第九章  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认识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总结十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二、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阶段取得的理论成就和经济成就

“大跃进”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本章难点: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如何正确的看待毛泽东的晚年错误

第十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认识思想上政治上拨乱反正和经济上调整整顿的必要性;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认识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邓小平与二十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和巨大成就

本章难点: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实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经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全体老师多次集体研究,决定在《史纲》课程中实施系列教学改革,把基于“陶瓷历史文化调研”和“影像教学”基础上的“辩论赛”引入课堂,将“历史文化调研”、“影像教学”、“辩论赛”作为史纲课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所有史纲课的教学班级中普遍开展。

社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达到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消化、吸收、内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穿插合适的影片;课堂辩论;演讲;写小论文;专题讲座等等。采取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五、教学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2课时,与各个知识模块相应的学时分配如下:

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

作业量

备注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学时

第二章

对国家早期出路的早期探索

2学时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总结

2学时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学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学时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学时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3学时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学时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4学时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学时

合计

24学时

实践8学时

六、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查课,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其中考勤占 30%,课堂表现占5%,作业、论文占60%、其他5%。(其他是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学校和省教育厅举行的各种竞赛,对于积极参加的给与一定的奖励。)

、教学参考资源

(一)、教材:沙健孙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二)主要参考书: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费正清,《剑桥晚清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孙中山,《建国方略》,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王宗华主编,《中国大革命史》,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军事科学院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 ,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肖生生,《两种命运的决战》,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1-3卷)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共中央党史办编著,《中国改革开放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制订人:任华东

审定人:任华东

批准人:李兴华

制订日期:2014 年 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