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学工作 > 教学工作 > 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 2017-03-08     点击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ABSZ0401

课程中文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课程学分数:5学分

课程学时数:64学时

授课对象:全校学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是针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开设本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增强学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的精神而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本课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系统地阐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与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政治意识和实践品格,使其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通过系统的讲授本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使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全面而科学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刻认识到这些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同时使他们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学会运用理论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领会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及意义,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意识。所以,教师授课时,既要达到相应的理论高度,给学生以豁然开朗的体验与感觉,又要善于将抽象的理论化为活生生的现实,以收到深入浅出之妙。

二、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十二章。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把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条件、过程、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教师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联系起来,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理论认识。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关系。

三、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即明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特点、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必然性。重点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即革命的动力、对象、前途、领导权、性质、步骤,同时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等基本经验。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性质

三、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把握本章逻辑结构,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演变过程,把握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从而理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时,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性、目的、意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及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启迪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

三、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了解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与思想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教训。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三、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及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明确基本路线的核心、政治保证、依靠力量、领导力量、实现目标等;以此为基础,理解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基本经验,及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内涵及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教学难点: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内涵。

三、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明确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命题。

三、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依据,深刻认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认清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基本格局,进一步坚定地推进对外开放。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理论根据、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我国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难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理论根据。

三、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把握确立这些制度的原因,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尝试用基本理论分析一些相关的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产生及其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

三、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内涵、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和政策。

教学难点:联系台湾现状说明台湾的走势。

三、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明确我国外交政策的性质、目标和基本原则,认识到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将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外交政策的性质、目标和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性质、构建和谐世界的问题。

三、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引导学生理解新的社会阶层的定位;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和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动背景下的各社会阶级、阶层的定位。

教学难点: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私营企业主)。

三、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二、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三、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为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两个先锋队”的问题;党的领导地位。

教学难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

三、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实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针对我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性特征,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研室全体教师在长期钻研和反复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两种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是在艺术专业学生中开展“画说哲理”系列活动,即以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形式(坚持原创性),辅以简短精炼的文字说明,恰到好处地阐释画中蕴含的哲理或深刻地提示某一类社会现象,做到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将本课程所蕴含的理论知识灵活地体现在艺术作品中;二是在非艺术专业学生中开展陶瓷文化、红色文化、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等系列社会调查活动,明确调研主题,将书本知识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社会调查中深化对革命历史及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史料影像教学;课堂辩论及演讲;专题讨论及讲座等等。采取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五、教学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64课时,与各个知识模块相应的学时分配如下:

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

作业量

备注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8学时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6学时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学时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学时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4学时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4学时

复习

复习第一至六章

2学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学时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0学时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4学时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4学时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4学时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4学时

复习

复习第七至十二章

2学时

合计

64学时

六、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法:考勤20%、课堂表现30%、作业50%。

2.成绩评定:根据综合表现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七、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2013年;

主要参考书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4.江泽民,《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

5.胡锦涛,《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版;

6.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2014年;

制订人:施伟佳

审定人:陈健毛

批准人:李兴华

制订日期:2014 年 6月